防伪标签厂家 https://www.recin.com.cn/ 生物农业是一种现代新兴产业。生物农业产业多元化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精细划分,涵盖了生物农药、动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我国一直对生物农业产业给予高度重视,目前产业发展较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技术和研发能力显著提升。我国的生物农业企业多数由中小型企业转型而成,生物农业企业的综合实力正逐渐进入世界前列。生物育种领域的企业有隆平高科、大北农等。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代表有武汉科诺生物。生物化肥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有福邦(安琪酵母旗下)、阜丰肥业、中化化肥、梅花集团等。生物饲料领域的主要企业有新希望六和、正大、海大、大北农、通威、正邦等。生物兽药领域的企业主要有生物股份、中牧股份、瑞普生物等。 近年来,生物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较为活跃、增长较快、影响深远的新兴产业。生物农业投资活跃度逐年增长,转基因育种或是发展最有潜力的领域。从区域来看,我国生物产业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区域中心城市引领发展的格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成为我国生物经济创新高地。 一、生物农业发展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生物农业是一种现代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一直对生物农业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扶持、指导,包括《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 生物农业是指按照自然的生物学过程管理农业,适当投入能量和资源,维持系统最佳的生产力。在发改委发布的2016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及服务指导目录》中,生物农业作为了一种现代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包含了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兽药、兽用生物制品及疫苗、生物食品。 生物农业强调通过促进自然过程和生物循环保持土地生产力,用生物学方法防治病虫害,实现农业环境的生态平衡。这是欧洲的常用提法,同美国有机农业类似。发展生物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生物农业产业发展较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技术和研发能力显著提升。我国涌现出杂交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和禽流感疫苗等国际领先科技成果。同时,近年来,生物领域成为投资热点,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生物企业占比达1/3,“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8%。生物制造体量进一步扩大,现代生物发酵产品占全球70%以上份额。 但是也要看到,虽然近年来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迅猛,但是整体上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民众对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保障、绿色生态等的需求。在政策体系上,我国目前的产业整体环境制约因素仍然较多;在技术创新层面上,首创、决定性技术数量仍然较少。因此,在生物产业未来发展中,要注重完善产业体制、提升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满足民众需求,提高相关市场融资能力,增加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合作。 生物农业产业多元化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精细划分,涵盖了生物农药、动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等多个领域。新产品(品种)的出现冲击着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例如,在农药和饲料行业,新型生物农药和生物饲料因其更加环保、更有利于动植物健康而被认可;在疫苗领域,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0%,疫苗的科学使用显著提升了整个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而审定的优良农作物新品种,如抗虫棉累计推广种植面积扩大,也大力减少施用农药。 在生物农业产业链中,上游是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农业应用技术,包括了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中游则是技术在农业生产资料端的应用,包括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生物饲料、生物食品等多个领域,是生物农业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下游主要是生物技术在生产端、养殖端以及消费端的应用,包含了种植业、渔业、林业、微生物发酵工程产业、畜牧业等。 生物农业产业发展对我国农业及乡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发展生物农业,有利于全方位、多途径拓展食物来源,更好落实“大食物观”。一方面,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工合成淀粉”“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能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健康化、个性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我国拥有大量的盐碱、酸化、干旱等边际土地资源,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推动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展地力恢复提升,筛选培育适宜的农作物新品种,有助于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实现保质量、保多样。 二、生物农业企业综合实力提升,逐渐进入世界前列 目前,我国的生物农业企业多数由中小型企业转型而成,生物农业企业的综合实力正逐渐进入世界前列。 生物育种领域的企业有隆平高科、大北农等。隆平高科主营业务涵盖种业运营和农业服务两大体系,其中水稻、谷子、食葵种子业务全球领先,玉米、黄瓜、辣椒种子业务中国领先。领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构建了国内领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组建了国际先进的生物技术平台,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稳定在10%左右,目前已在全球建有育种站50个,试验基地总面积1.3万亩。2020年度全国主要农作物前十大品种中,隆平高科的杂交水稻品种独占七席,玉米品种独占四席。2018-2020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水稻、玉米品种累计推广2.5亿亩,累计增产粮食100亿斤以上,农户累计增收110亿元。 以玉米、水稻、经济作物种业为核心,大北农集团正加速建造大种业“航母”。2021年9月,为全面贯彻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攻克农业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集团旗下生物技术、玉米种业、水稻种业、大豆种业、经作种业等核心种业资产和业务,合并成立北京创种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21年底,创种科技已拥有国内发明专利99件、国际发明专利PCT37件,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56项,选育国审品种160多个。 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代表有武汉科诺生物。科诺生物成立于1999年5月,是位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生物农药原药及高效、低毒、无公害生化农药、饲料添加剂原药及其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微生物杀虫剂(Bt)的研发和中试基地,以及肯尼亚(非洲)Bt生物农药示范工厂。2004年8月,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科诺公司“生物农药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荣誉称号。 “科诺”品牌已成为中国生物制剂行业的知名品牌和生物农药领域的领先品牌。目前主要有以生物杀虫剂Bt,生物杀菌剂农抗120、井冈毒素和微生态制剂(益生菌)为主导的三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等领域。产品包含10大系列30多个产品。产品已行销全国,以及日本、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目标是发展成为一个以发酵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全球农用微生物制造基地。 生物化肥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有福邦(安琪酵母旗下)、阜丰肥业、中化化肥、梅花集团等。阜丰肥业是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阜丰集团旗下,以阜丰集团积累的生物发酵技术为依靠,采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进行喷浆造粒形成。阜丰集团主要致力于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制品和生物胶体的研发、生产和经营,是国内新型环保有机肥即生物发酵肥行业佼佼者,销售网络现已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 生物饲料领域的主要企业有新希望六和、正大、海大、大北农、通威、正邦等。新希望六和,中国水产十大饲料品牌之一,隶属新希望集团旗下,创立于1997年,是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主营产品有饲料、养殖农副产品、肉制品等,拥有全套完整产业链。大北农集团旗下的大北农品牌,专注于禽畜饲料和农作物种子的生产销售,是最早涉及生物饲料领域的企业之一,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的前列。通威作为全国的十大优秀生物饲料品牌,其生产的水产饲料和禽畜饲料产品居国内外行业的前列。 生物兽药领域的企业主要有生物股份、中牧股份、瑞普生物等。生物兽药行业按照业务收入可大致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企业为兽药业务超过10亿元的企业,主要包括生物股份、瑞普生物、中牧股份等;第二梯队为兽药业务收入在5亿元-10亿元左右的企业,包括普莱柯、天康生物等;第三梯队为兽药业务收入小于5亿元的企业,主要包括绿康生化、海利生化等。总体来看,全国的兽药行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广东珠三角、福建省一带,其中长三角地区的代表企业有海利生物、仙琚制药等;珠三角地区的兽药代表企业包括绿康生化、圣农发展等。 生物食品领域的主要企业有双塔食品、安记食品、东宝生物、华宝股份等。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作为全球最大的豌豆蛋白生产企业,双塔食品也在布局“植物肉”市场。“植物肉”在海外是食品行业的风口,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不过在国内市场并未盛行。目前,双塔食品已生产出多种“植物肉”产品,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营收占比较小。 三、生物农业投资逐渐活跃,区域发展呈现东强西弱格局 近年来,生物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较为活跃、增长较快、影响深远的新兴产业。2022年5月,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生物经济发展的“路线图”,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的要求和到2035年“我国生物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国际前列”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我国生物经济总量达到22万亿元,其中核心产业总量超过7.5万亿元。 生物农业投资活跃度逐年增长,转基因育种或是发展最有潜力的领域。生物农业包括生物育种、动物疫苗、生物饲料、生物化肥和生物农药等领域,其中,生物育种是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发展最有潜力的一个领域;非化学方式害虫控制和生物农药是保证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根据观研报告网数据显示,我国生物农业行业投资活跃度在2018-2021年间呈逐年增长趋势,投资事件数由2018年的19起增长至2021年39起。截至2022年6月2日,今年已发生投资事件12起。2021年我国生物农业行业共发生投资39起。当年产生投资金额最高的为7月,已披露投资金额达26.1亿元。截至2022年6月2日,我国生物农业行业共发生投资事件212起,主要以早期投资为主,种子天使发生投资事件64起,占比为30.19%;A轮投资事件59起,占比为27.83%。 我国生物产业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区域中心城市引领发展的格局。2022年7月,众诚智库发布的《2022中国生物经济城市百强榜》榜单显示,百强城市中,东部87个城市中有51城市进入百强榜,占比约58.0%,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引领发展;中部87个城市中有26城市进入百强榜,占比约29.9%,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引领发展;西部133个城市中有15城市进入百强榜,占比约11.3%,成都、重庆、昆明、西安等引领发展;东北36城中有8城市进入百强榜,占比约22.2%,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引领发展。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成为我国生物经济创新高地。全国约80%的上市企业、90%的国家一类新药、85%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产品来自这些区域。从城市群来看,长三角、山东半岛、京津冀、海西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以其发达的经济基础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在生物产业发展中占据绝对优势。山东半岛城市群81.3%的城市进入中国生物经济城市百强榜,长三角城市群达63.4%,京津冀城市群达46.2%。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九台新媒体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